市人大 市政协 开放广东 智能问答 | 手机版 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珠海历史名人】陈景华——推动近代警察制度建立

图片

  陈景华(1863—1913),字陆畦,又说陆逵,自署无恙生,香山县南屏乡(今属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人。同盟会员、共和政府民政部长和警察厅长。

  1888年,陈景华高中举人。1895年,他入京参加会试期间,领导广东289位举人联名上书,反对清廷在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上签字。

  后来,陈景华以大挑一等出任广西容县、马平、贵县、桂平知县。任职期间,他经常便衣草鞋,率领差役追捕盗匪;对于士绅、官员前来要求“保释”,一概回绝。他整顿治安,成绩斐然,被誉为广西的“治盗能员”。

  1903年,因枪决受招抚的巨盗陆阿发而触怒两广总督岑春煊,陈景华被监禁起来,性命难保,后得到弟弟陈自觉的帮助,逃亡香港,复转赴暹罗(今泰国)。暹罗乃东南亚华侨重要的集居地,他结交华侨萧佛成。当时,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与康梁的保皇思想斗争十分激烈,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加入同盟会,投身反清、反保皇党斗争,从清王朝的叛臣变成民主革命的战士。

  1908年,陈景华与萧佛成在曼谷创办暹罗第一份鼓吹革命的《美南日报》,陈景华担任总编辑,激烈地鼓吹排满革命,旗帜鲜明,文笔犀利,切中时弊,在华侨中影响较大。陈景华极力为国内各地武装起义筹款,运送枪械弹药和物资。他办报的名声及在华侨中的影响力,使他成为“报业名人”“侨界领袖”。

  陈景华深感办报救国的局限性,很想大干一番事业,适逢襟兄莫藻泉邀他回香港工作。1910年,陈景华取道新加坡回国,抵达香港后,他以惠记洋行买办身份从事地下活动,利用洋行信箱,为同盟会南方支部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通讯联络处,并参加营救革命党人活动。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同盟会员潘达微、邓慕韩等通过原两广总督张鸣岐向清廷奏请特赦汪精卫和陈景华,让他们回广州主持政局,广东和平光复。11月9日,各界代表数千人在广东集会,与会者一致推举陈最华担任大会主席。在陈景华的主持下,各界代表宣布广东脱离清王朝独立,欢迎革命党人来组建共和政府,大会推选胡汉民为广东省大都督。

  胡汉民就任后,十分赏识陈景华的才干和魄力,先后委任他为民政部长和警察厅长。当时,广州处于新旧交替之际,不法之徒乘机蠢动妄为,开进广州各路民军,其中不少风纪败坏,扰乱社会,百姓苦不堪言。任职期间,陈景华大胆创新,做出一系列对后世影响重大的政绩,包括整顿警察学校,精选警员,更新武器装备,建立一支素质好、效率高的警察队伍,运用指纹追查罪犯;将广州划分为十一个警区,将各区人口登记入册,便于管教。禁止赌博,取缔媚妓活动。陈景华事必躬亲,执法如山,将广东省城地方治安整治得井井有条。广州警政,赏罚分明公正廉洁,革除陋习,推行新政。广东全省兵不血刃而宣告独立,陈最华功不可没。他迅速扭转了广州严峻的治安局面,并按照西方国家的现代模式,建立当时国内最完善的警察制度。

  陈景华雷厉风行、铁面无私的行事作风,得罪不少奸商、劣绅、买办,他们对陈景华咬牙切齿,到处诬告他。1913年7月,“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命令龙济光攻占广州。胡汉民等人出走,陈景华奉命留在广州,掌握所属警察武装三千多人,伺机行事。

  同年9月,同盟会南方支部负责人邹鲁约陈景华在农历八月十五夜起义,但事机泄露,被龙济光所知。龙济光以中秋节赏月为名,约陈景华于八月十五夜登观音山(今越秀山)宴叙。陈景华不知其诈,依约赴宴,龙济光向他出示袁世凯的密电。陈景华慷慨就义,年仅50岁。




分享到:

主办单位:德赢VWIN

政府网站标识码:4404000012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161号 粤ICP备0502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