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0250136号提案答复的函
章庆元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珠海市人工智能及软信业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提案收悉,经综合中共珠海市委组织部、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珠海市科技创新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德赢VWIN关于印发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九部分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支持集成电路人才集聚,优先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用人主体经珠海渠道申报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工程,将集成电路列为优先支持类产业。2024年,我市集成电路领域共有3名人才通过国家级人才专项项目、4名人才通过省级人才专项项目、6名人才通过广东特支计划,优秀人才的引进,有助于推动产业的发展。实施《珠海市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从开源芯片和软件、场景应用等方向,引导软信产业高端化发展。今年5月发布《珠海市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为人工智能企业设立最高5亿元“算力券”、1亿元“模型券”等资助金,推出100亿元总授信额度“算力贷”“算法贷”等金融产品,从降低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成本等方面提出了11条政策措施,助力企业发展加强引留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全方位营造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二)深入实施“珠海英才计划”。实施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和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在资金支持方面,提供人才奖补、住房补贴等扶持;在配套服务方面,为人才提供落户便利、出入境服务、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全方位优质服务。累计遴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珠海市高层次人才36名、产业青年优秀人才71名,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引领和支撑作用。
(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发挥国家和省海外人才工程牵引作用,着眼我市人工智能、“云上智城”等重点发展产业需要,不断引进掌握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的海外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团队。通过组织实施创新创业团队申报,我市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引进培育的共32个创新创业团队获得重点支持。通过“百万英才汇南粤”春秋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引才高校行、大湾区大学生双选会、全球知名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实践计划等人才活动,面向海内外知名高校招引优秀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来珠创新创业、实习实践。
(四)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激发市场化引才活力。组建人工智能职称评审委员会,设置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硬件和人工智能应用等专业,畅通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渠道,支持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集成电路企业、智能终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单位申报职称评价,已有约120名人才通过评审获得职称,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创新市级人才计划评价机制改革,赋予14家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用人主体人才自评资格,由用人主体自主评价选拔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有效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五)强化技术技能培训构建人才培养新高地。已建成珠海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珠海智慧产业园、香洲区“模数空间”、高新区“模创源区”、港湾5号·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园等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地,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贡献力量。今年5月成立珠海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平台。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珠海科技学院已分别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并成立自主智能系统实验室、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创新研究中心等,为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提供平台支持。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优化升级政策体系。优化升级“珠海英才计划”,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制定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措施,构建覆盖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等全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搭建招才引智平台。举办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博士博士后学术和技术成果系列交流活动,分享前沿技术、展示项目成果、交流创新创业经验,促进引进博士博士后人才、落地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
(三)持续加强产教融合。支持技工院校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共建“工匠学院”,推动技工院校对标人工智能建专业,对标行业技能标准和真实岗位标准,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实施“订单班”联合招生,培育更多高素质人工智能技能人才。鼓励技工教育持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积极融入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不断发挥人工智能的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积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实训中心的人才培养作用,为我市培养更多人工智能领域人才。
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7月1日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