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0250029号提案答复的函
赖丽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提案》(第20250029号)收悉。经综合市教育局、市科技创新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3”思路举措,在人工智能领域抢抓机遇、率先发力,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壮大产业新支柱。
一、强化顶层设计
前瞻布局“云上智城”,从建机制、抓算力、引模型、汇数据、育场景五个方面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规模204亿元,同比增长20%。建机制方面,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专班,统筹加快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珠海市推进“云上智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建设目标、体制机制、实施路径、进度安排等,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抓算力方面,成立了市算力基础设施发展工作专班,加快推进智能算力建设,目前,全市智能算力规模1780P,已搭建珠海算力互联服务平台,建立“云-边-端”一体化计算资源池和全市统一算力资源调度体系,通过高效市场化配置和集中谈判采购降低算力价格,向企业提供低成本普惠算力。引模型方面,全市已引育大模型企业 43 家,初步形成从通用大模型到行业大模型、端侧大模型的梯次布局。通用大模型企业智谱华章(拥有全栈自研的ChatGLM大模型)落户珠海,无界方舟、金山办公、东信时代、读书郎等4家企业所研发大模型通过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本影人工智能、普强时代、星际魅族等13家公司的18个算法通过了深度合成算法备案。汇数据方面,加快推进《珠海经济特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条例》立法,为促进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化培育,全市已有超过75家企业获得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数据商授牌认证,上架200余款数据产品,涌现出全国首个“双融三链”数据产品、全国首个居家养老领域数据产品、全省首款城市部件三维模型数据产品、全省首款数据资产入表服务解决方案等多个“首单”数据产品。育场景方面,贯彻落实《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若干措施》,印发实施《珠海市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珠海市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若干措施》《珠海市加快人工智能在数字政府领域中应用的指导意见》等,以应用场景开发开放系统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二、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宣传推广
一是智改数转,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序推进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搭建云上数字化赋能平台,上线两批“小快轻准”数字化转型产品525个,助力制造业中小企业提质降本增效。2024年以来,已开展18场次分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专题对接活动,参加企业人员超过1000人次。形成了一批AI赋能新型工业化样板项目,如,方正科技引入PCB外观AI检测,检测错误率降低10%,产能提升20%,流程自动化率提高10%;格力电器利用AI算法的技术,使空调的质检效率提升80%,标签贴错识别率达到100%。
二是精准对接,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云上智城建设管理局会同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等举办“‘云上智城’开放协作·精准对接·场景赋能”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会,聚焦“AI+教育”和“AI+农业”,通过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匹配,加速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城市发展脉络。
三是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2024年以来,已陆续举办无界方舟大模型启用发布会、东信时代营赛洞见大模型发布会、智元机器人“1+4智元启元大模型”发布会、金智维2025企业级智能体暨AI+新品发布会、首届珠海国际灵巧操作挑战赛等系列活动,今年5月28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珠海专场)暨珠海云上智城产业发展大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珠海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智能机器人关键部件创新中心和珠海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在大会上隆重揭牌,云上智城公司、千寻位置、金山办公、深译科技、全志科技、跃昉科技、莫界科技、瑞和康、金智维等9家企业发布了云上智城数字底座、北斗时空智能底座、大模型、AI芯片、智能终端、AI应用服务等新产品新技术,形成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强化资金支持
一是打造耐心资本,完善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态。目前,我市已设立100亿元规模的珠海基金三期和800亿元规模的新质生产力基金群,重点支持“4+3”产业和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数字经济、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发挥基金“已投促引”作用,已成功引进落户了智谱华章、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傲意科技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企业,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助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5月23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实施《珠海市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降低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成本、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优质企业和产品、打造应用场景首发地等方面提出了11条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助力全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三是政银担齐发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发挥“四位一体”融资平台作用,通过设立“信贷风险补偿”“转贷引导”两个资金池,为中小微企业增加信用及提供低成本过桥资金,同时给予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助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截至2024年底,“四位一体”风险补偿资金池(不含转贷)规模已达2.93亿元,余额2.42亿元,累计为我市中小微企业提供超1.28万笔近581亿元贷款。2021-2024年市区财政投入2.1亿元对1936家企业给予四位一体融资贷款贴息支持,撬动贷款超157亿元。
四、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一是大力推进在珠高校人工智能优势学科建设。目前,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珠海科技学院等均设置了人工智能学科或课程,为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源源不断培养人才。其中,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人工智能学院与合作单位共建自然资源部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数据协同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可持续旅游智能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和超高清技术与应用创新(智慧视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并获批建设群体智能与无人系统珠海市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珠海)与北京校区联合培养“未来精工班”,采用“3+1+X”培养模式。该班聚焦“智能无人+”“智慧能源车辆”等前沿领域及“卡脖子”技术方向,实行“本硕博贯通、全院士团队导师、全融通教育”培养模式;珠海科技学院“智慧拐杖”在2025“AI+生命健康”展会中亮相,集成电子围栏、跌倒报警、智能药盒等功能,获社会高度关注,体现高校在健康科技领域的创新实力。
二是联动港澳推进高校科研合作。5月30日“科技赋能·湾区共融”首届港珠澳高校科技成果投资交易大会在珠海高新区香山会议中心举办。大会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核心,吸引了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南方科技大学等顶尖学府参与。首批珠西科学城校企联合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珠海)与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多域智能无人系统联合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珠海)与广东海鸥飞行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跨域无人运载器联合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大湾区创新研究院与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空天飞行器感测与管控联合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大湾区创新研究院与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人工智能+教育联合实验室、中山大学与珠海航宇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宇航SoC芯片联合实验室共同揭牌。此外,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入选粤港高校“1+1+1”联合资助计划,与省科技厅、香港浸会大学共同设立种子资金池,优先资助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及跨学科应用等策略性领域的研究。
三是校企联动建设人才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技师学院携手商汤科技启动“人工智能通识课”试点项目,为学生奠定人工智能基础认知,培养跨领域思维模式,现已完成校企协同开发课程内容,并制定学习评价方案。市技师学院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辅助专业课程教学”的试点工作,通过引入AI技术,赋予教学新的活力和效率,显著提升市技师学院的课程质量,增强学习体验感及互动性。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支持珠海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联合泰克教育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实训中心”,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已完成信息与通信技术数字人才培训2968人次。组织编制并发布《人工智能训练师》省级特色职业培训包,是全国范围内首个省级人社部门正式发布的地方特色职业培训包,目前受理完成人工智能训练师评价认定111人。2024年以来开展人工智能训练师师资提升班、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骨干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吸引来自全市相关行业企业、高校师资等88人参加培训。支持企业在岗职工通过“技行珠海”职工在线教育培训平台,目前上线人工智能课程54门,课程累计学习9.8万人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办2024年珠澳琴职业技能大赛暨“深合杯”职业技能竞赛,首次实现三方共同筹划、共同征集、共同遴选、联合实施、同步宣传的“一赛多地、一赛多证”融合办赛模式。澳门劳工事务局首次为内地竞赛获奖选手颁发职业技能证明书,在全国实现零的突破。大赛共12个竞赛项目,吸引637家企业1688个选手报名,其中澳门企业188家、澳门选手302人。其中人工智能训练师赛项紧贴珠澳琴产业,围绕岗位工作过程、任务和要求设计竞赛内容,重点考查参赛选手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模型训练、模型调优、模型测试验证等任务,多方面检验选手的人工智能训练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共吸引珠澳琴三地105名职工及高校学子同台竞技。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珠海市推进“云上智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珠海市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综合运用“专班、条例、政策、方案、基金”的组合拳,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6月30日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