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珠海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0062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李瑞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珠海古街、古村落等景区的改造及引流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自然资源局、香洲区政府、斗门区政府、高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古街古镇古村落是承载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工作,积极以文化赋能古镇旅游,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古镇古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一、保护开发并举,推进古镇文旅融合发展
(一)完善各层级保护规划编制
目前我市共有2个历史文化名镇、1个历史文化名村、39个传统村落、6处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珠海市斗门镇保护规划(2020-2035年》《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珠海市唐家湾镇保护规划(2021-2035年》《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珠海市北山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2020-2027)》《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珠海市唐家、会同、淇澳、香洲埠、南屏、斗门旧街保护规划(2021-2035年)》等规划获批实施;完成38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75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和171处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编制。以上规划划定了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明确保护要求,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能够有效维护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性和整体性。
(二)严格规范建设行为
对唐家古镇、北山村、斗门旧街等重点项目,按照“规划先行、保护优先”的原则,结合历史风貌、文化和生活圈功能要求等因素,统一规划设计、政策标准、保护利用和建设管理,延续街区原有的街巷格局及尺度,严格控制街区保护层次和总体范围。同时在严格保护其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修复提升,重点保护历史风貌、街巷肌理等历史价值要素,严格限制破坏历史风貌行为。
(三)加强古建筑保护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动各区文物行政部门,加强对古街古村中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2021年以来开展了陈芳家宅家丁楼、省愚卢公祠、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杨氏大宗祠等20多处文物修缮工程,有效地保护了文物并改善周边环境风貌状况。市自然资源局2016年起每年委托专业团队开展两次现场核查历史建筑和改革开放历史性建筑的保护状况,形成动态维护工作报告及亟需修缮建筑名单并报送市政府,已指导各区开展康济亭、莫氏洋楼等44处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工作。
(四)打造多元化文旅产品
一是将3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和25处历史建筑活化为村史馆、书店、非遗文化展示点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二是打造了珠海近代名人历史文化游径等14条文物主题游径线路,将文物游径与文博场馆、非遗、旅游相结合,成为节假日市民游客的打卡地。三是拓展文化遗产商业价值,如南屏北山村多处古建筑与餐饮、文创、展览、演出等多种业态相结合,日均客流量超万人次,成为乡村文化旅游新地标;那洲画家村举办多届会同艺术荟、园区艺术展览、“画意那洲”等活动,引入非遗、康养、餐饮、茶艺、书画、会展等产业;斗门旧街引入古香食府、御餐仁家、御福记、风物舍、福贸园等“新中式”商家,推出非遗肖像剪纸、中草药香囊、古风服装、国风摄影、电影海报展览等沉浸式文旅产品。四是打造乡村文旅精品线路。“寻觅唐家湾人文风情之旅”、“粤享非遗 悠游金湾”2条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浴’见温泉,惬意金湾自驾游”、“寻幽·赏园”唐家湾春意之旅、“清凉一夏寻味湾区——万山海岛夏季美食之旅”、“寻味斗门,非遗盛宴”等旅游线路入选省级精品旅游线路。五是创建文化和旅游特色镇村。2024年,桂山镇、担杆镇、唐家湾镇、莲洲镇、南屏镇等认定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入库级),桂山镇认定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优先级);香洲区北山村、万山区桂山村认定为广东省第四批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六是举办各类文旅活动。举办了“歌声嘹亮”秀美乡村音乐汇、万山海岛沙滩音乐会、海岛文化季系列活动、会同艺术荟、大唐妙会嘉年华、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大会、大湾区南狮争霸赛等文旅活动,提升古镇古村活力。
(五)加强宣传推广
一是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扩大宣传覆盖面。统筹用好纸媒、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平台,全平台累计刊播古镇古村相关宣传报道近1500篇(条/期),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纸媒平台共刊发稿件240篇,广播电视新闻播出800余篇、累计播出约1500余次,新媒体平台发布相关稿件400余篇,持续提升古镇古村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聚焦重点选题策划,持续丰富宣传内容。聚焦北山、狮山、会同等重点古村,围绕古村落保护利用、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创新等主题,推出《智AI丨诗意珠海 如画古村》《文旅融合让古村“活”起来》《780年古村蝶变“国际村”》等一批重点报道,系统展现珠海古村在资源盘活、风貌塑造、消费促进等方面的实践成效。三是注重分众化表达,增强宣传传播效果。广播电视平台围绕“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等专题,播出《整村“统种同种”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军民共建绘就水美乡村新画卷》《古韵新声,时光秘境里的新旧和鸣》等内容,体现古村发展成果。新媒体平台结合用户特点,推出《古村老街正青春》《珠海这个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花海环绕,坐拥沙滩海景》等融媒体产品,增强古村形象传播力和群众关注度。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为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提升古街古村等景点的吸引力,切实提高游客人流量,将从以下几面开展工作:
一是精准定位与差异化发展?。大力支持香洲埠、唐家、南屏、斗门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古建筑修缮活化,突显古街古村文化特色,形成差异化吸引人流量。香洲埠打造珠海城市原点,突出香洲开埠历史;唐家古镇挖掘历史文脉,弘扬留学文化、粤剧文化;南屏旧街赓续红色血脉,突出红色文化;斗门旧街传承侨乡文化,彰显乡风乡韵。
二是加强文旅资源和活动供给。统筹推进石溪·亦兰亭公园、长南迳古道的历史文化挖掘及改造提升工作。优化石溪·亦兰亭公园摩崖石刻游览路径设计,依托山体生态与历史遗迹融合优势,完善导览解说、休憩设施等配套服务,提升公园整体文化体验性与游览舒适度,构建“可读、可游、可感”的历史文化景观空间,打造沉浸式体验。深入挖掘长南迳古道历史文化资源,结合会同村等周边古村落,串联周边景点,策划主题活动,塑造珠海文旅新名片。依托各村镇特色资源,通过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引进举办各类文旅活动、打造多元文化消费场景,助推古镇旅游提质增效。
三是加大古镇文旅宣传推广发声力度。做好在传统媒体和线上媒体矩阵的宣传推广,积极参加省内外的旅游展销、展览和推介活动,提升珠海古镇古村旅游的知名度。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6月13日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