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0250106号提案答复的函
A
珠城综案函〔2025〕29号
王德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珠海市垃圾分类的提案》(第20250106号)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支持和建议,经综合珠海市商务局、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
自2019年以来,我市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通过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构建起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近年来在全国80个大城市中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多项指标连续位居全省首位,更成为全国大城市中的“优等生”。
(一)着力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政策支持
印发《珠海市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珠海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试行)》《珠海市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行动方案(2024-2025年)》,力求从前端到末端实现“一分到底”,确保生活垃圾“真”分类。制定《关于推行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成效三级动态管理工作方案(试行)》,将全市居民小区划分为样板类227个、提升类932个、重点监管类323个。印发《珠海市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运”工作机制指导意见(试行)》,明确“不分类不收运”三标准、四环节、五步骤,确定香洲区翠香街道等8个镇(街)为我市“不分类不收运”工作机制试点镇(街)。制定《珠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定时定点投放指引》《珠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第六版)》,公布全市39个生活垃圾分类样板类场所。印发《珠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典型案例(2024年)》,13个优秀典型案例经验在全市推广。
(二)着力强化全程分类,完善分类设施
分类投放方面,全市1482个居民小区、1128家公共机构、139个公共场所、291个经营场所已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分类收集方面,全市配备173个转运站,确保各类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收转运设施能力充足。分类运输方面,全市配备可回收物运输车202台、厨余垃圾运输车126台、有害垃圾运输车13台、其他垃圾运输车407台,分类运输能力与四分类收集量相匹配。分类处理方面,其他垃圾依靠珠海市环保生物质热电工程一、二期项目(处理能力为3000吨/日),实现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厨余垃圾全面推行“驳运+直运”模式,一期(330吨/日)稳定运行,二期项目(500吨/日)正开展预处理技术升级改造;有害垃圾按月度对全市12个集中贮存点开展执法检查,确保有害垃圾规范贮存、有序转移处置;可回收物方面,全市建成710个回收网点、46个打包网点及6个分拣中心。
(三)着力营造浓厚氛围,提升公众意识
制定《珠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方案》,每月围绕不同主题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共开展16场市级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响应住建部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筹备工作部署,全市开展各类生活垃圾分类宣教活动2904余场,入户192.4万户次,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群众知晓率、参与率达95%以上。2024年以来,全市“i志愿”平台累计发布“垃圾分类”标签活动6745余条,8.7万名志愿者参与,服务时长合计22.98万小时。
(四)着力智慧科技赋能,提升投放便捷性
金湾区三灶镇伟民广场南侧地埋式智能垃圾分类亭配备红外线智能感应系统与语音指引功能,可避免垃圾外露,防止细菌和病毒扩散。高新区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信息监管平台(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营平台)运用物联网、RFID技术、智能称重、智慧摄像头等高新技术,实现区内垃圾清运、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回收等业务管理。正圆生态环境公司推出“源圆再生”微信小程序,打造“互联网+回收+处置”三位一体资源回收平台,为居民提供可回收物及大件垃圾预约上门回收、可回收物箱体投递积分等线上服务。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两网融合”需进一步深化,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二是责任落实不到位,小区垃圾分类成效出现停滞甚至倒退,垃圾分类“反弹”回潮问题明显。
三是志愿者引导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各行各业广泛参与垃圾分类的共治共管局面尚未形成。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着力加快推进“两网融合”。优化提升小区可回收物分类投放点,鼓励回收企业与小区物业对接,建立可回收物有偿回收机制;要求机关单位、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与有资质的收运单位签订可回收物有偿预约收运协议,实现可回收物回收网络全覆盖。
二是着力压实各级责任。联动各部门协同,从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入手,持续推动源头减量,各行业主管部门每季度或每半年开展源头减量检查工作;压实各区、镇街、小区物业责任,坚定“一分到底”信心和决心,以居民小区垃圾分类三级动态监管名单为抓手,开展居民小区“混装混运”专项治理行动,对多次不听劝阻、拒不整改的单位和个人,加强执法检查监管。
三是完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宣传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主动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产品生产、实体销售、快递、外卖和资源回收等企业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将依据国家、省最新工作部署,进一步做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有机衔接,完善分类体系。同时,从责任落实、宣传发动、志愿服务、习惯养成等方面发力,切实扩大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范围,持续提升市民的支持度、认可度和满意度。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5年6月16日

.png)



